机电天下-建筑机电技术服务平台 智能化工程 关于建筑楼宇智能化,我们可能都想错了

关于建筑楼宇智能化,我们可能都想错了

广告位

写在最前面的话:因为本文会出现各种自动化、智能化、智能建筑,智慧建筑等等一堆很类似的名词,为避免混淆,所以这里先将本文讨论的核心名词定义为写字楼的智能楼宇系统,即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建筑智能化。因为和写字楼没有太多可比性,这里暂时不讨论公寓、酒店和住宅的智能化。

 

关于智能楼宇的主题,最近已经连着写了好几个遍了,拉拉杂杂将近一个月,都不满意,怎么都写不下去,越写越像科普文。我专业是建筑学,不是电气的专业人士,科普都写的不像那么回事,所以只好从头起一篇,重新理一下思路。

 

写此文的缘起,大抵是因为最近的几个代建项目业主都提出来要做智能建筑,可是他们又提不出具体的需求,只说要做市面上最智能的建筑,问他们什么是最智能也说不清楚,反正已建成建筑的智能化就是过时的。国内的写字楼我看过很多,谈得上智能的几乎没见过。说起来好像原因简单,就一个字,太贵了大部分项目也就是开始的时候嘴吧上说说要做这要做那,真到花钱的时候全变哑巴了。但真的是做不起吗,好像也并不是,住宅智能化那边做的有声有色,因为老板们知道,这里花出去的每一分钱能挣回来,写字楼,不好意思,这个事情要好好拎一拎了。

 

关于建筑楼宇智能化,我们可能都想错了插图

图片源自网络 

出现这个状况的终极问题是:写字楼智能楼宇系统到底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做智能楼宇系统,做了这个能给花钱那位主儿带来什么。灵魂三问,如果这些个问题解答不了,当然老板们也就找不到花钱的现实理由。

 

遗憾的事,问这个问题的人本就云里雾里,回答的人更加糊里糊涂,这也就难怪我一个学建筑学的人怎么写也写不明白了。

 

究其根本,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过去二十年的房地产市场,智能楼宇从设计开始就不是给楼宇的使用者(假设就是老板吧,其实更多时候老板并不是楼宇的使用者,只是买单的那个人)准备的。大部分开发商的写字楼不管是销售型写字楼还是持有出租型写字楼,因为客户不明确,所以根本提不出客户准确的需求,只能做最普罗大众的例牌菜,不敢太甜也不敢太咸,更不敢太辣,生怕客户不买单。不过还是有提需求的人的。前期提需求的都是物业(很多没经验的开发商连这个环节都没有,简直不敢想建出来的楼是有多糟糕),物业是楼宇的运维者,所以早期的楼宇智能化都是偏设备运维端的。物业可以通过设备的维护得到两个好处,一个是通过运维数据的节能分析有效的降低建筑的运维费用,另一个是延长系统设备的使用年限,从而降低折旧,这两项都是帮开发商省钱降低成本,但是购买者,即客户,也就是楼宇真正的使用者根本感知不到,也不关心。老板们还是不知道,除了物业管理,楼宇智能化到底还解决了他的什么问题,带给他什么

这里需要另起一段来定义一下楼宇智能化的底层逻辑。当然,楼宇智能化很难定义,这仅限于我自己的理解,官方的定义请自行Google百度。

在我看来,楼宇智能化就是通过收集楼宇的数据信息,由设备、人或者电脑对收集的信息主动进行处理后,发出指令完成反馈动作,让使用者获得更安全、便捷、舒适、高效的使用体验,同时实现对建筑更高效的运维管理。

 

以往的楼宇智能化只是解决了后面一半楼宇管理者的问题,而使用者的关心的安全、便捷、舒适、高效才是客户可以从楼宇智能化获得的最终极的那部分东西。

从这个定义看,原来做楼宇智能化的理由就这么简单,这还用想吗,直接做不就可以了吗。可问题又来了,目标如此明确,为什么还是没几个写字楼能做出来的,这里面又是什么原因呢?

看回这个定义,它最核心的部分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楼宇数据的收集,二是数据的分析处理,最后一个是处理数据之后的动作反馈。简单来说,只要可以做到这三点,就可以实现好的楼宇智能化,同时客户也就能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更高效的使用体验。

 

关于建筑楼宇智能化,我们可能都想错了插图(1)

图片源自网络

回到刚才那个物业管理的案例,这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基础、非常典型的数据收集、分析和反馈的案例:设备运营的情况可以通过设备监测传导给物业管理人员(目前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物业人员的定期巡视完成该动作),然后物业人员根据监测数据,人为判断后,完成相应的物业动作。

 

同样的,使用楼宇的客户如果希望获得更多的体验,就需要智能采集更加丰富的数据,做出更加复杂的数据分析

 

楼宇的数据由简单到复杂大概分为几个层级,这里可以稍微整理一下。

最基础的是物业设备的运营数据;

稍微复杂一点的是安防、消防和效率数据(道闸、门禁、电梯……);

再复杂一点的是环境舒适度数据(声、光、电、水、暖、风);

还有生物识别数据,就是获取楼宇使用者行为的数据;

最后是其余所有“物”的数据信息的收集,万物互联的“物”;

另外还有一些特定使用功能场景的数据(会议室预约、展厅信息展示与发布……);

楼宇之外的数据监控(这个其实比较简单,预留接口就可以,只要网速够快,手机就能实现);

……

所有这些数据,理论上都可以采集。数据采集点越多,数据越准确,当然与此同时采集点越多成本投入也会越高。而且这些仅仅只是智能化直接产生的费用,还有一些连带的硬件升级,那才是增加成本的大头。如果没有这些硬件,信息自动反馈功能大概率也无法实现(当然也可以人肉完成,但是那就算不上智能化了吧)。

 

关于建筑楼宇智能化,我们可能都想错了插图(2)

图片源自网络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可能会说的更加清楚,比如智能遮阳通过窗边桌面的照度传感器,根据实际桌面的照度,自动控制窗帘起落与灯具开关。在这里,照度传感器是智能楼宇的一次性投入,但是电动窗帘的电机就是装修硬件的增项,如果租户或者业主希望采用更加高级的幕墙一体化遮阳窗帘,则幕墙成本也会额外增加。明白了吧,智能楼宇的智能化可能花不了太多钱,但是其连带产生的硬件成本,分分钟就这么把开发商吓傻。当然这里也有省钱的做法,那就是照度传感器把信息传递给物业的人,然后物业的人打电话让保安过去手动拉窗帘……别笑,我们现在大部分能够实现的所谓楼宇智能化就还只是停留在这个阶段,很初级,一点都不智能。

 

我们很难想象如果建筑没有了眼睛、耳朵、皮肤还怎么称之为智能楼宇。IoT最基本的生成逻辑就是万物都可以数据收集,但是,恰恰是数据收集是目前所有写字楼实现楼宇智能化的最大瓶颈。

 

假设数据收集不是问题,数据也顺利采集回来了,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我们拿到这些数据该怎么办?再举一个例子吧,也挺搞笑的。现在楼宇智能化有一个他们认为特智能的环节,就是大屏展示楼宇的各项数据,这个技术其实就是把原来分布在各个设备上的数据汇总到一个屏幕上展示,相比较原来物业公司的同事每天巡逻监控数据,这个显然已经“智能”很多了,但是实际的情况是,这些数据仅仅只是简单的收集回来,形成了一个酷炫的页面,仅此而已(大部分我参观过的写字楼智能化大屏都只能实现这个功能)。作为一个楼宇的使用者,其实并不需要知道地下室深处的某一个水泵机组的运行状况,或者这栋楼的结构震动摇摆是不是在合理区间内,我更关心我房间的温度太热,新风不够,房间太暗……而这些是那个大屏做的再花哨也解决不了的使用者的问题。所以大屏展示的数据是伪智能,大屏背后的数据分析才是真智能。如果只是为了得到大屏的展示效果,花1%的钱做个demo就OK了,想怎么吹就怎么吹,反正吹牛也不上税。

 

还是举刚才那个窗帘的例子,传感器收集到桌面照度不够,首先他需要分析是否是日照的原因,这需要外墙也有一个传感器,如果综合数据分析反应出来外墙日照OK,电脑后台就会发指令让电动窗帘升起,或者旋转入射角度,可以实现追光调节,如果完全升起之后桌面照度依然不够,则电脑后台就需要发指令给照明系统开灯,以保持桌面照度达标。这个时候,一位员工过程干预了电脑后台的设定,比如他在照度达标的时候仍然调亮了灯光或者色温,那么电脑后台就会记录这个数据,并在下次这位同事工作时(生物识别是同一个员工),按照他的喜好调整照度和色温设定。这整一个过程都是由电脑处理信息发出指令,人为干预只会以一个变量成为数据收集的一部分。

我理解,这样才叫楼宇智能化吧。

但,这样一个分析系统同样也要花很多很多钱,很多很多时间研发,而且还没法预估到底要花多少钱,越多智能要求,花钱越多,分分钟成为预算无底洞。

 

现在还有一个特别流行的概念,叫做数字孪生,听着特别玄乎,其实就是把楼宇的数据(运行状态)尽可能多的实时反应在虚拟世界的孪生模型上,然后通过电脑后台实时对数据监控和分析,主动完成各种使用场景的达成。比如通过不同时间和空间使用人数的峰谷合理分配空调功率,实现真正的能耗管理。

未来,当ai技术足够发达之后,我们可以在数字世界里更多的模拟可能的场景,提供给使用者和管理者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一切皆有可能!

 

关于建筑楼宇智能化,我们可能都想错了插图(3)

图片源自网络

 

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是组成智能楼宇的两个基本条件,但在目前市场条件下都是瓶颈,所以才会出现最开始我描述的场景,就算开发商真的想明白了为啥要做楼宇智能化,也信誓旦旦的说要做,最后能做成的还是几乎没有。(国内实现了楼宇智能化的建筑还是有的,国内以国企总部为主,还有一些本身就是卖硬件的企业总部)

 

最后再小结一下楼宇智能化的逻辑:

第一步,打开冰箱(收集数据)

第二步,把大象塞进去(处理数据)

第三步,关上冰箱门(做出反馈)

结束

 

我们所能想象到的任何一个智能化场景,都可以套用这个模式。所以场景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模式才是最重要的,而我们之所以实现不了期望的场景,并非因为这些场景有多难以实现,而是我们没有建立与之匹配的模式(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以及准备好相应的money。

 

问题说到这里似乎就可以结束了,我也写的快累死了。but,事情还远没有结束。说了那么多,还是没有解决老板为什么要做智能化的问题啊,使用者的安全便捷舒适高效跟老板之间有必然可以量化的关系吗,我们可能觉得有关系,可是我们觉得并没有那么重要,要老板觉得才重要。这里就涉及到一个企业文化导向的问题,当一个老板真的觉得员工才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财富的时候,他一定会为了保有人才并激活他们的能量投入更多。反之,做个demo也是不错的选择。

 

还有什么可以说的吗?当然有,而且是一个更加严肃的问题。

我太太用的是华为的手机,她一直在跟我说华为手机的操作系统如何如何的人行化,比如,她买了一张机票,华为提前几天就会给她信息让她换登机牌,提前一天给她发旅行清单,告诉她目的地的天气情况,是否需要预约车辆,巴拉巴拉的(具体我可能表达的不到位,大概是这个意思吧)。这一切听着真不错,直到有一天一个智能化顾问跟我讲,华为的员工在使用这个服务的时候,得到的更多。比如你什么时候离开出发地办公室的,订的哪辆车,路上花了多久到机场,飞机是否延误,下了飞机之后是否直接去了目的地办公室,路上是否处理了OA,参与了电话会议……精确到分钟。

这是一个足够智能,同时也足够恐怖的场景,我相信,在楼宇智能化系统里,这一切都可以照搬实现,从进入大楼范围员工开始就被无时无刻的关(jian)注(kong),可这真的对吗?

曾经腾讯滨海大厦的智能化宣传里有一个特别的点(不知道真假,只有江湖传闻),每一个员工的桌面都有一个传感器,可以监控桌面照度(应该不止这个功能),后来因为员工的强烈反对取消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被监控了。其实,真的要监控你,根本不需要让你知道好吗?

 

数据的采集是楼宇智能化的基础,但是我们很难界定数据采集的边界,我们不是生存在1984里面,我们不需要老大哥,我觉得,这才是楼宇智能化未来最大的挑战吧!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TOTO在路上

广告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机电天下-建筑机电技术服务平台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epbbs.com/5864.html

作者: 草长莺飞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51557223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32875816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会员介绍
天下会会员
天下会课程
资料会员